苗苗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春秋大领主 > 第742章:新时代的来临
  以侯氏为首的五个家族不想再当郑人,想要当一名晋人,是谁的手笔?有他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再被阴氏和范氏联合推了一把。

  这五个家族改旗易帜,郑国临近晋国的大片区域立刻变了颜色,换作是在有国界边防的年代,怎么都要一下子让郑国的国防崩溃了。

  现在各个列国不存在国界线这种玩意,他们以城邑来划定势力范围,也就是没有“过线”这种说法。

  所以了,士匄率领大军南下,没有去攻击郑国的城邑为前提,晋军并不能算是入侵郑国,要出现攻打“城”、“邑”、“邦”才是正儿八经的交战,不然都算是一种路过。

  这个也是春秋时期为什么一再出现甲国跨过乙国去攻打丙国,乙国不认为自己遭到甲国侵犯的原因。

  还有那么一件事情,晋军南下肯定需要后方运送补给品,辎重队伍不管是在郑国或是宋国势力范围,压根就没有遭到攻击。

  那是郑人或宋人不知道晋军的补给线在哪吗?并不是的。他们只是还在遵守交战规则。

  什么规则?不攻击敌军的补给线只是其中的一种,包括不猎杀敌军的传令兵,不在某地设伏打伏击战,不刻意杀死敌方贵族,等等很多方面。

  当然了,也有诸侯国不再遵守交战规则,以吴国和秦国作为代表,率先进入到礼崩乐坏的时代。

  所以,哪怕是没有吕武的推动,到了公元前556年的阶段,很多事情其实也会出现变化。

  是的,时间线已经走到了公元前556年,在今年吕武正式奔四,已经四十岁了。

  春暖花开的季节到来,位于“斗首”的战事即将再次开启。

  然而,齐军和卫军先后撤离“斗首”包围圈,后面公子午决定抽出五万楚军前往卫国助战。

  宋国考虑到跟卫国的关系,再加上卫国的坚持能牵制约十万左右的晋军,咬牙拿出两万宋军从国内径直开往卫国。

  楚国、宋国、齐国和卫国的做法让子产有点透心凉。

  这尼玛!

  眼见着“斗首”这边马上就要开打,极度需要保持兵力优势的时刻,卫军回去保家卫国令人无话可说,齐国也的确跟卫国唇亡齿寒应该助战,楚国和宋国不想着趁晋国本土援军没来之前击败士匄统率的这股晋军,玩尼玛分兵啊!

  子产极力劝说还是没能扭转一帮脑残的决定,一时间陷入了极度心理焦虑的状态。

  郑国发生叛乱,要这么说是不是也应该从围困“斗首”这边抽调兵力回去平叛?

  一旦郑军也撤回去,本来就士气低迷的联军是不是就要原地解散?

  后面还是士匄帮联军稳住了局面,原因是晋军率先发起了对联军的进攻。

  当然不是突然来那么一下子,士匄派人前往联军营寨,邀请联军在哪一天的什么时辰摆开阵势,打的是双方列阵而战的堂堂正正之战。

  卫军、齐军和五万楚军离场,留下的是五万楚军、四万宋军,四万郑军,两万吴军,还有陈、蔡、唐、沈、番、厉、胡……等国合起来约一万三四千的部队。

  这个“斗首”目前是什么情况?以兵力多寡的话,有十六万多一点的联军,晋军的数量则是十四万左右,双方仅是比较兵力算是差距不大。

  晋军邀战,郑军还能撤吗?

  子产不知道联军中他国贵族怎么想,他是真心希望能够击败晋国,无法击败则是保持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

  现实再一次教联军做人了!

  第一天,晋军这边出动了范氏的三万七千五百人车,也就是一个晋国“军”的编制上阵邀战。

  公子午当仁不让地扛起了首战的重任,出动了五万人车,也就是留在“斗首”的所有楚军,相当于周礼编制的四个“军”,算是倾巢而出了。

  双方在辰时出营列阵,辰时四刻擂鼓而战,进入交战状态的晋军和楚军挥洒汗水和流淌热血,每一个呼吸都有人阵陨沙场;没有进入交战状态的其余人,他们或是待在营盘内,也能是列阵在营盘外,极力发出助威之声。

  交战打到正午时分依然难解难分,双方约定暂时罢战,回去稍作休息再补充水份,吃饭则是没有事。

  “我军将士归来者不足三万……”公子午很心疼,无比的心疼,偏偏不能将心疼表现出来,用着振奋的表情说道:“晋军归去者以不满三万。”

  啊?

  楚军可是出动了五万人车,等于有两万左右的士兵丢在战场上。

  晋军一个军是三万七千五百人车,回去三万左右也就折损七千五百左右。

  打成了一比一以上,快一比二的战损,有什么好骄傲的?

  公子午给出了答案:“我军四成为去岁新编,晋军范氏乃是历经久战之师。”

  那一次“郜之战”让楚军损失很惨重,国内贵族的老兵能活着回去的人最低只有两成不到,好一些的也只保留四成左右。

  这个就是晋军在“郢”耀武扬威,甚至跑去饮马大江,楚国装鸵鸟的原因啊!

  在这两年,楚国的国君,也就是熊招拿出巨资武装“左右广”,不止是恢复满编的五千人车,甚至扩编到了八千人车的规模,一下子将几代楚君的积蓄给掏空了。

  楚君熊招才不会只严格要求自己,更要求国内贵族扩编私军和加强武备,卯足劲就等着要雪耻报仇来着。

  鉴于楚国贵族本来就挺会玩,经常会拉农夫或蛮人凑数,上面来了扩军的命令,着实没有足够的武士,肯定要拉更多的农夫或蛮人凑数。

  这样的情况被一些心怀报仇之志的大臣捅到熊招那边,狠狠地抓了一些典型,可算让抠门又心思多的贵族不但需要收敛,还要破财对农夫或蛮人进行训练再列装。

  过程可能充满了曲折,楚国想要加强举国武力的目标却是达到了。

  他们暂时不知道那么干会带来什么影响,成果则是在“斗首”得到了体现。

  公子午当然知道战损比,耐不住看见了成效,振奋是真振奋,并不是自我催眠。

  几乎被逼到墙角的楚国君臣并不知道一点,他们早就首创拉农夫凑人头的例子,更搞出了大肆武装农夫拉上战场的行为。

  那么做固然是增加了国家可使用的兵力,战争的规模必然会一再扩大,农夫经过时间很少的训练乃至于不训练拉上战场将成为常态,诸夏这边就不再是那种战争跟非职业军人无关的状态了。

  范氏真的折损掉七千多士兵吗?其实并没有。

  一场对战下来,范氏战死的士兵根本没有超过两千,并且范氏的士兵发现一种情况,今天交战的楚军士兵杀起来远比之前更容易。

  那种容易到什么程度?亲自下场参战的范氏士兵发现一部分楚军士兵没打就先胆怯,使用战戈的动作非常笨拙,连怎么躲避攻击都不知道,显得极度缺乏实战经验。

  好像也没毛病?别说是训练时间非常短暂的农夫,哪怕是正儿八经的武士之家没有参战经验也是那样,有所区别的是职业士兵的心态会比农夫更稳,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是一个样。

  “或许不用等元戎来援,我自可击败诸敌。”士匄得知己方伤亡和敌军的对比,一下子就信心膨胀了。

  士匄是中军佐,主要是范氏很强大,来到“斗首”理所当然接管了指挥权。

  晋国的卿位已经决定要变更,并且卿位已经被内定,但是还没有实际执行。

  所以,卿位排序还是老样子。

  不过,哪怕是卿位会出现变动,解朔依旧会担任下军将。

  因为卿位还没有正式变动,内定会成为下军佐的韩起还只是新军尉。

  新军并没有参加这一次国战,韩起临时担任“司马”这个职位,话语权跟为“卿”肯定无法比。

  解朔说道:“元戎不逾一月便会率军而来。再则言,诸侯叛我,岂是击而败之可惩,使之再来援军,一并歼灭为佳。”

  这个道理士匄当然知道,有点不舒服的是等吕武过来,荣誉和荣耀又要归于吕武了。

  士匄很不爽地瞄了解朔一眼,话却是没有多说。

  没法子啊!

  解朔是吕武的第一狗腿,还有人不知道吗?

  换作以往的话,士匄不爽就会直接表现出来,随着局势一再出现变化,尤其是阴氏那么轻易就灭掉实力不弱的魏氏,多少是让士匄心生了不小的忌惮。

  更大的原因是,士匄现在想要的远比以前更多,独霸晋国南境已经不能满足其野心,想要实现更大的野心需要来自阴氏的配合。

  什么野心?晋国的公族已经完蛋,距离彻底完蛋也就是再踹一脚的功夫。

  范氏能够独霸南境,要是能侵占郑国更多的城邑,考虑到晋国公族失势,阴氏、范氏和荀氏的实力那么强大,能不能手握“名”与“器”啊?

  士匄为什么窥探到这一层次?

  有那么一个套路,比如偶遇仙风道骨的老者,交谈中得知自己有大气运;也能是属下敬献鱼鲜,发现鱼腹中有刻字的玉;更能是去哪里溜达,发现一块石头上竟然刻着范氏会怎么样怎么样的文字。

  凡是成大事者,谁还不会遇上一些稀奇古怪的事呀?

  然后,该怎么办?

  士匄表示自己已经想好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