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苗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 > 第40章 先锋与改变
半个时辰后,安帝的御书房内。
“起兵攻打宿国盐城,让臣为先锋?”听完安帝的话,孟不知面露惊讶。
对于安帝有意攻打宿国的事,他是知道的。因为年前的的文武群臣宴上,对方就透露出了这个想法,今年动兵是意料之中的事。
至于起兵原因,从攻打的地方看,应当是想要夺取宿国的盐矿。
这倒符合安帝好武贪财的性格。
但孟不知没想到会这么快,更没想到安帝会点自己当先锋。
战争于武将而言,是立功的机会。而先锋负责率领先头部队作战,在立功的事上可以占据先机。一般来说,想立功的武将都会抢着要这个职位。
孟不知目前虽因功封爵,但正儿八经从军才半年,尚且算半个新人。
军队方面,暂无兵权。
相熟的人倒有,但基本都在天门关。
这次攻打宿国属于中原内战,显然不可能从防备北磐的天门关调兵过来。
是以,孟不知参与进去,说是从零开始也不为过。
如此情况下,先锋职位按理说轮不到他。
安帝特意点他当先锋,也不是不行。就算有人不服,孟不知也有信心把对方打服。可他一时想不明白安帝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他们是舅甥关系,或者他在天门关的表现好?
的确可能有这两点因素,但它们绝对不会是主要原因。
那会是因为什么呢?
正当孟不知暗自思考时,安帝开口了:“怎么,你不愿意?”
孟不知忙回道:“当然不是!臣只是觉得意外。先锋身兼开路之责,关乎大军能否顺利行进,亦有提振士气之效,同时在立功一事上可占得先机,可谓是一大要职。”
“按理说,它应当交由既勇武又有谋略且经验老道的良将担任。”
“臣在天门关虽有些微薄功绩,但从军至今不到一年,于军中毫无根基。实不知身具何德何能,能担此重任。”
安帝听完他的话,语气平静道:“你有自知之明是好事,但也不用妄自菲薄。”
“你在天门关的战报,朕都看了。每逢战斗,你必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凭一把巨阙屡挫北磐蛮人的士气,使麾下士兵群情振奋,势如破竹。”
“单论‘勇武’二字,休说你这一代,就是往上数,也没有几人能与你相提并论。”
“陛下谬赞!”孟不知忙谦虚一句。
安帝却仿若未闻,接着道:“此外,你并非有勇无谋。每次战斗,都是有把握才出击。一旦发现敌我双方差距过大,你会果断撤退,然后伺机而动,将对方分而击之。”
“光有勇有谋两点,你已经有能力当这个先锋了。”
“当然,朕点你当先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攻打宿国需要有一个名头。”
最后一句话,安帝点到即止。
孟不知却听明白了。
攻打宿国需要有一个名头,这名头自然不可能是“抢夺盐矿”。即便明眼人都知道这才是安帝的真实意图,但对外不能这么说。
一旦这么说,这一战就失了大义,会变成不义之战。
尽管打仗拼的是物资、军队这些硬实力,但名声方面的软实力也不可或缺。
以此次战争为例,安帝如果以“抢占盐矿”为由攻打宿国,此战就属于强盗行为,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声讨甚至是阻止。
即便其他国家不主动,宿国想求援也有了说法,可以联合他国对抗安国。
如果安国实力足够强大,能镇压一切,自然不用在意。
可当下中原九国并立,安国很强,实力足以称雄,却没强到能无视一切的地步。不说其他方面,梧国和褚国的综合实力就跟安国相当。
若是出兵名头不好,给了他国名正言顺下场的机会,这仗就难打了。
说不定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想要避免这些麻烦,这一战得找个好名头。最好是只跟安、宿两国有关,让其他七国难以有理由插手的那种。
而这个名头……
安国有!
还和孟不知有关!
准确地说,是和清宁长公主有关!
多年前,清宁长公主为了两国和平,远嫁宿国成为太子妃。之后安、宿两国交恶,当时的宿国太子欲杀清宁长公主。
后来清宁长公主在孟不知生父的帮助下跋涉千里,逃回安国。
距今为止,事情已过去多年,其中还有孟不知身世从乐工之子变为面首之子的龌龊。
但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事是一个不错的名头!
无论是安帝身为兄长时隔多年帮妹妹复仇,还是孟不知作为儿子长大以后给母亲雪恨,都是不错的出兵理由。
二者相加,更是顶好!
是以,安帝才会点孟不知为先锋。
因为儿子帮母亲报仇,冲锋在前理所应当!
孟不知在被提点后,稍一细想就明白了。
但他不知道的是,当中还有一层原因安帝没有说。那就是这次能这么快兴兵,和他之前在天门关清剿了一大批北磐部落有关。

打仗需要资源,其中战马尤为重要。
而孟不知清剿那些北磐部落时缴获了不少战马。
这让安帝有了开战的底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剧情。
因为在原剧中,这一年安帝由于贪图盐矿,同样选择对宿国动兵。却因战马不足,暗中和北磐人勾结,向其购买战马。
后来事情被皇后发现,起了祸端。
北磐和中原是死敌,自前朝开始便交战多年。
双方存在化不开的累世仇恨。
即便后来北磐被重创、无力南下,中原从大一统变成了九国并立,也不曾改变。
所以中原大多数人都和北磐人有仇,尤其是贵族阶层。个中原因很简单,当年和北磐交战的人,大部分都出自这一阶层。
皇后以前是沙东部的贵女,自然不例外。
她祖父就是死于北磐人之手,她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在知道安帝和北磐人暗中勾结后,皇后怒不可遏,要他跪太庙,向列祖列宗请罪!
对此,安帝自然不可能答应。
跪太庙请罪不仅会影响他身为皇帝的至高权威,还会把事情闹大。一旦勾结北磐人的事被曝光,休说攻打宿国,他的皇位都有可能因此动摇。
因为勾结北磐人,相当于通敌叛国!
一个背叛自己国家的人,必然会被国人唾弃,哪怕他是皇帝。
如此情况下,安帝非但没按皇后说的做,反而要求她揭过此事,不要宣扬。
而皇后因为仇恨没答应,选择了死磕,结果……她这胳膊终是没拧过大腿,被骑虎难下的安帝怒极生恶,设局逼到绝望境地,不久后于邀月楼自焚而亡。
与皇后关系极好的任辛因此受到牵连,不得不叛出朱衣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